會畢,大師決意返國。戒日王堅留不成,再邀集十八國王在首都開無遮(布施)大會,為大師隆重餞行。大會結束,諸王餽贈大象、良馬以馱載佛經。金錢、銀錢充作旅費。十八國王親送三十里外,並遣重臣護送達漢境為止。環顧古今,能於國際博得如此殊榮者,誠祇有玄奘一人耳。

貞觀十八年,大師啟程回國。太宗獲訊,立刻詔令全國,籌備盛大歡迎。所經之處人民夾道焚香,爭仰聖容。貞觀十九年元月抵長安,中央文武百官,郊迎十里。時太宗在洛陽,特於儀鸞殿接見大師,傾談之下,帝大悅,並自嘆相見恨晚。觀其智慧過人,兩度勸還俗任相職,大師婉拒。
太宗從其志,助其譯經工作,指定弘福寺(後遷慈恩寺)成立大譯經場,從事譯經工作者達二千數百人。直至麟德元年,二十年中譯出經論七十五部,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達一千三百餘萬言,太宗親為作〈聖教序〉盛讚之。

是年二月初五日示寂。示寂前預知時至,示寂後瑞相殊多,高宗皇帝聞訊,哀勵傷感,罷朝三日,慟謂曰:「朕失國寶矣!」以國葬禮葬附近州郡,送葬者百餘萬人,是夜宿墓旁者三萬餘人。此完人法軀雖殁,而其所遺精神與偉績,當共天地長存也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