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學業結束,遊學各方,一則朝禮聖跡,一則參學前所未學,前所未知。既返母校,欣謁戒賢長老,長老知其遊學多年,學養精進,命為諸學人主講《攝大乘論》及《唯識抉擇論》。所講條理井然,分析入微,深得學者讚佩。「空宗」學者師子光,心存不服,乃在別院主講龍樹菩薩性空學《中論》及《百論》,並用性空理論,破斥「有宗」《攝論》及《唯識論》。大師撰著《會宗論》三千頌以破之。論成,傳閱寺眾,未幾傳遍全印,寺內萬餘人欽佩歌頌,全印學者哲人各國國王無不傾倒。戒日王及鳩摩羅王,相繼禮請弘法,並率先皈依。

貞觀十五年,戒日王邀約諸國義解之徒,集於曲女城,與會者有十八國王,大小乘比丘三千人,那爛陀寺學僧一千餘人,外道僧侶三千餘人,計八千餘飽學之士。王室軍馬、兵艦齊集恒河兩岸,盛況空前,此佛教史上有名曲女城辯論大會。大師被奉為論主,提出論文〈真唯識量〉頌,全文二十三字,並附言宣示:「若其間有一字無理,能有人難破者,玄奘願自斬首相謝。」經十八天,竟無一人敢與大師論難。與會國王及學者,莫不歡欣,競呼大師為「大乘天」,會後十八國王盡皈依為弟子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